人物简介
朐学军,1992年考入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自控系自动化专业,95年毕业。2010年前在滨州双峰工作,担任副总职务,2010年自主创业,创建滨州英特石化配件有限公司,曾在北京格瑞丰科技有限公司瑞盛营销中心任职,从毕业后一直从事石墨密封行业,专攻密封技术及专用设备,高端密封件专利2项。是国内核级密封主要研究发明者之一。
人物特写
从1992年算起,朐学军已经在自己的筑梦路上走了25年。
那一年,十八岁的朐学军背起行囊,爬上了一列开往北京的绿皮火车。那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火车吭哧吭哧的驶离站台,谁也没想到,这个山村走出去的少年,在日后成就了同他的姓氏一样与众不同的人生。
寨马村的人都信奉,祖宗传承是一个人的根,是人生存的本源。据《中国姓氏大全》记载:相传伏羲、女娲皆风姓,黄帝臣有风后。朐姓,与须氏、臾氏、郝氏并通,四姓同源,出自风姓伏羲之后。伴着这与众不同的姓氏,朐学军同其他寨马村人一样,时刻念想着腾达与回报,那来自传承的根让他们即便背井离乡,也彼此相连,在各自的领域,将这个家族的荣誉发扬光大。
山东省博兴县闫坊镇(现更名为吕艺镇)寨马村是养育了朐学军十八年的“小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迷茫和苦闷的童年,望着仿佛挖一勺就要见底的米袋和不分昼夜辛勤工作却只能勉强糊口的家人,他深知只有考大学才是农村孩子走向城市的出路,但这出路充满艰辛。
朐学军孩童时代最大的渴望,就是离开闫坊镇这个113.6平方公里的“深牢”,在自己向往的城市里发光发热。于是,刻苦学习成了朐学军中学时代的代名词。课本上改了又改的算式,中指上长时间书写留下的厚茧子,冬天写字冻伤的手,夏天额头上不断涌出的汗都不能阻止朐学军的脚步。
在朐学军冲破高考录取的那条9%的防线时,一切艰辛都显得那么不值一提。金榜提名的一纸诏书翩跹而至,他望着“北京轻工业学院”几个字,就像望着自己金光闪闪的未来,充满希望。“考上大学,是高兴中的忐忑不安,紧张中的期待。”朐学军怀揣着一展宏图的理想,又担忧着因经济条件无以为继的学费。得到支持参加高考,朐学军已是充满感激,又怎忍心看着家人为了自己的学费勒起裤腰带过日子。“自己赚钱”的想法像种子一样在朐学军的心里悄然萌发,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颗为生计而生的种子,日后长成了一棵结满硕果的“超越自我”的参天大树。
通往北京的那条轨道没有过多波折,但却像是一个迷宫,而朐学军是披荆斩棘的勇士。迷宫的尽头是北京轻院,学校不大,但在这个华灯璀璨的城市里,是朐学军的一个依靠,一个能教他褪去束缚、生出羽翼的茧。
夜已深,学校的宿舍里却不太平静。来自全国各地、汇聚在这个小小房间里的少年郎们秉烛夜谈,谈起家乡,谈起理想,谈起在大学里的规划。那时的他不再是迫切冲破牢笼的困兽,而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听着耳边吱吱转动的电风扇,望着从被子缝隙偷偷跑出来的手电筒的光,“我啊,我以后一定会在企业一展身手,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实业兴邦嘛。”朐学军说。
来到北京之前,他曾郑重起誓:“我大学里一定要学有所长,能尽快工作,减轻家庭负担。”那晚,他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又一圈,这个筚门圭窬,蓬户瓮牖的小小囹圄,困了他十余年,而今,他终于拿到了“离别票”,却不如想象中欣喜。朐学军想起自己这十八年人生、十八年牵绊,有些不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是流行“胸前毛主席,结婚送宝书,饭前要敬礼”,他的家庭也是随了这红色政治的热潮,给他以学军二字为大名,小名华成。朐学军这三个字就是他在寨马村的根,他的力量源泉。
怀揣着根基和理想,朐学军成了千千万万背井离乡的学子之一。在轻院的三年,朐学军如同一个不知劳苦的机器,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不想给家中填负担,他就去做家教,去发报纸,去找能赚钱的活。这个单纯的少年,走过严寒,走过酷暑,逐渐成长为一个能把重担挑在肩上、不言苦累的男子汉。
然而这样的男子汉,从前也有自己的短板,每当要在众人面前讲话时,朐学军就有些退缩,上台前还想着“台下的都是萝卜白菜”,等一站上去,就紧张到结巴。他是一只怯怯的雏鹰,羡慕着别人的口才,又恐惧着“演讲”的悬崖,但一个男子汉的自尊心,让朐学军朝着悬崖峭壁,迈了一步又一步。他主动申请担任体委,挑战这个他从未踏足过的领域,他壮着胆子讲话,带着大家运动。于是,一只雏鹰,磨喙断掌,终丰满羽翼翱翔天际。
二十年后,朐学军再次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已不是当年的姿态,北京也不复以往。这座城市已是车水马龙、人才济济,却也无法再掩盖朐学军的锋芒。接受杂志专访时,他在镜头前用专业术语侃侃而谈:“经过将多年对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摸索,克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最后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产品中铁含量高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所以,公司又从日本进口了最好的生产设备,石墨负极材料已可以进入到量产阶段。”
实业兴邦的种子,从未在他的心里死去。这个怀揣远大抱负的年轻人意识到,石墨密封行业在我国的技术还是十分落后的,于是,这个小小的技术员从密封专用设备到密封技术,开始了潜心研究。那颗几年前埋下的“自己赚钱”的种子,也随着时间开始向上生长。
如果说高考是朐学军新生活的第一次飞跃,那2010年就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转折,朐学军结束了他的“打工生涯”,迈入了他二十岁时所畅想的未来——创办自己的公司。彼时他已是国内核级密封主要研究发明者之一,在人们未知的领域内,朐学军和他的团队一步一步向前摸索。资金不足,人才稀缺,国内技术水平有限种种问题都压在了朐学军的肩上,比起原本的工作,他似乎选择了一条难以行走的泥泞道路。
从2010年开始,朐学军开始在网络上寻找起自己独特姓氏的根,他深知根是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谱,是认识自己的根,了解自己的根的重要工具。“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孝道为核心的儒家文化,而孝道以祖宗传承为根基的,追根溯源,力量源泉。”
以此为核心,他在网络上开始发帖,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以及对姓氏来源的了解,他迫切的想要知道那个宇宙亘古无人能回答的问题:“我是谁?”多年的梦在互联网上得到的星星点点的回复,来自一串乱码的一句“现在的临朐有一个镇,镇上有个朐家村”能令他兴奋不已,知道自己和家人到底从何而来对于他来说,是大于天的事情。
宗族的根,伸向四面八方,绵延不绝,他寻不到源头,却能感受到无数与他同源之人在安慰着他、鼓励着他、向他输出着自己的力量。他觉得他那充斥着迷雾的梦,似乎是要醒了。
朐学军不断的在这条泥泞的道路上前行着,却不再是孤独一人。
或许就像他说的,“人生就是过程,没有经历就是遗憾”,一步一个脚印的将问题由繁化简,落地生根,脚踏实地。朐学军站在北工商的校园里,来来去去的青春的剪影,仿佛看到过去茫然无措的自己,奔走于学校和打工场所之间,未来是一团迷。而现在的他,不再迷惘,他明白将未来握在手里,并以此为铭。
记者手记
王馨馨:在这次的采访中,我们其实暴露了很多问题。我们选择采访的对象是我们的学长,在采访前的准备方面,我觉得我们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认为很“了解”被采访对象了,所以并没有很费心思去发掘属于他的“特点”。其次,我们问题设置的范围太宽,给受访者造成了“这个问题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的感觉,偶尔会丧失逻辑性,后期整理采访录音的时候这个问题很明显,没有对被采访者的生活状态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在最后撰写稿子的时候,因为先前定位出现了问题,我们把“人物专访”写的更像“事件性消息”了,无法做到突出个人的特点,反而开始分析起他“创业”的故事。报道角度和我们最早想的出现了偏差,我们想要突出个人,结果是突出了他做的这件事情。
在成稿出现后,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小组讨论。在不断的对我们小组报道的主题进行讨论之后,我们在整体结构不变调整段落顺序的情况下进行了修改。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采访前对受访者人生经历调查不够,问题设置更偏重“创业”,以及我们缺少经验。但我们小组的成员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多次进行小组讨论主题,对稿件不断进行修改。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认真负责,才最终完成了这份稿件。
吴琼:朐学军学长是一个踏实肯干,勇于接受挑战的人。他的人生经历乍一看只是一个农村学子实现梦想,走向城市的平淡故事,实际上却饱含风雨。从朐学长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有独到见解的人,“不愿在机关单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在那个认准铁饭碗的年代,能有这样的认识,也注定朐学长会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而为了自己的梦想,他能在这个不太发达的领域抛弃一切,从零开始,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胆识的人。从设备生产到技术研发,朐学长始终怀着实业兴邦报效国家的理想,坚定地走着自己选择的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采访记者:新闻151 王馨馨、吴 琼
指导老师:路 鹃